【環球時報報道】約30年前,“超生”還是中國社會上下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則人口形勢急轉,政策大大放寬,很多人口中卻多了一個詞——“生不起”。特別是生活在大城市者,有人不敢生,擔心養不起,有人生了孩子后,為相關的花費、怎樣培養好孩子而忙碌和焦慮,網絡上一度出現“中國十大城市生養成本排行榜”。在很多國家,生養孩子的花銷都是個話題,這也是出現低生育率的原因之一?!董h球時報》駐外記者就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四個典型國家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德國:聽家長們細算育兒賬
“生孩子不是一個好的投資?!钡聡斗ㄌm克福匯報》近日的一篇報道直言,盡管德國的家庭政策減輕了父母的負擔,但至少從經濟上來說,撫養孩子難以得到相應的回報。不過,孩子可以“提高家庭生活滿意度”,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支柱”,因此,生養孩子不應只關注成本。
38歲的弗蘭茨斯卡是漢堡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她的丈夫奧利弗是一名建筑設計師。兩人養育了兩個孩子——11歲的戴維迪和7歲的特蕾莎。這是一個典型的德國中產家庭,但說到孩子的撫養,夫婦倆與許多德國父母一樣,感到“壓力重重”。弗蘭茨斯卡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她和丈夫每月收入加起來稅后約為6000歐元(1歐元約合7.8元人民幣)。每個月還得支付1000多歐元房租,日常生活費要2000多歐元,剩下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到兩個孩子身上了。
“在孩子18歲前,德國家庭都可以獲得政府給予的‘兒童金’?!眾W利弗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的家庭,每個孩子每月可發放194歐元;三個孩子的家庭,每個孩子可得200歐元;4個孩子則是每人225歐元。他算了一下,每個孩子到成年可以獲得總計約5萬歐元的補貼,盡管不算小數目,卻不足以彌補家長的龐大投入。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報告顯示,6歲之前,每個孩子每年需要的基本支出約為6000歐元,6到12歲為7000歐元,13到18歲為8500歐元。也就是說,到成年時,家庭需要給每個孩子支付的費用約為13萬歐元。對基本費用進行排列,住房和飲食居前兩位,接著是購買玩具和電子產品,服裝排第四。這還不包括很多額外支出,如同學間的交流活動、課外輔導費用等。如果孩子上大學,還要給每個孩子再支出10萬歐元。報告同時指出,如果一個家庭不止一個孩子,那么平均每個孩子的養育成本就會下降。原因很簡單:一些基本的裝備,比如嬰兒床、童車等可以重復使用。
家住慕尼黑的馬特亞斯是一名汽車工程師,妻子斯蒙娜是一名醫生,他們屬于高收入家庭,有3個孩子。斯蒙娜告訴記者,兩個在中學讀書的孩子每人每月需要支出各種費用在1000歐元以上。這筆費用中,課外體育俱樂部及各種課程輔導費用占了一半左右。每年孩子參加夏令營,要額外支出上千歐元費用。他們的大兒子就讀于海德堡大學,每月需要支出近2000歐元,包括房租、生活費、交際費等。
“收入較高的家庭,必須給就讀大學的孩子每月近600歐元費用。這是法律規定,父母如果不給,孩子可以依法告他們?!卑亓旨彝シ蓭熡⒏駥Α董h球時報》記者說,不過孩子不能把這筆錢用于高消費,在社交媒體上展示。
為應付昂貴的撫養費用,許多德國家庭倡導“節儉養孩子”,例如一些玩具和衣物可以從二手店購買,家長們通過銀行提供的定期、活期儲蓄計劃和教育基金項目,為子女的未來做打算。
1964年,德國生育率高達2.54,之后不斷下降,并長期低于其他歐洲國家。近年來,隨著補貼額度不斷提高,幼兒園等基礎設施增加,2016年德國新生兒激增,把生育率推升到1.59,約為歐洲平均水準?!暗聡鴳鸷髬雰撼币淮呀涍M入退休潮,年輕勞動人口不足成為社會的大問題?!钡聡鐣W者馬塞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讓家庭多生孩子,是德國的國家大事。在這方面德國還得向其他國家學習,不僅給予更多優惠政策,也要轉變家庭觀念。
日本:從一名當紅演員的廣告說起
日本當紅演員高橋一生最近主演了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視廣告,高橋飾演的主人公在醫院看著妻子生孩子,他腦海中浮現出接下來養育孩子所需要的龐大費用:上公立學校,需要8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元人民幣)花銷,上私立學校費用是2200萬日元,撫養費另需1600萬日元,總共約4000萬日元,等于買房子的費用……
高橋一生的廣告可以說是為普通日本人代言。養育小孩的費用是日本家庭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筆開支。二三十歲的工薪族,年收入在300萬到500多萬日元之間,如果結婚買了房子,而且又養育孩子,經濟上是比較吃緊的。
事實上,從懷孕開始就花費不菲。定期檢查一次花費5000到8000日元,如果抽血,一次超過1萬日元。生孩子時一般花費30萬-45萬日元。小孩出生后,一個家庭連續大把花錢的歷史便開始了。日本小孩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很多儀式:生后七天命名,生后一個月初次參拜神社,生后百日初次吃飯儀式,第一次男兒節或女兒節,三歲五歲七歲都要紀念一下……
據統計,一名日本中學生每月花銷約為13萬日元。由于日本孩子上私塾比較普遍,為此每月大概需要4萬多日元,如果報課外興趣班,每年至少增加10萬日元支出。日本的公立高中采取免費教育制度,每年家長只要負擔24萬日元左右的教材費等,而私立高中則需要交100萬日元以上的學費。
大學四年,日本國立大學的學費合計為242萬日元,私立大學的文科需要近400萬日元,理科為500萬日元以上。如果學的是六年制私立醫科大學,那么學費是將近3000萬日元。
一位家有兩個幼子的母親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今年4月她的大兒子上幼兒園,每月需要付保育費和飲食費5萬日元,兩年后小兒子也入園,那就是每月需要10萬日元。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外,幼兒園成立有后援會組織,要求家長都要參加且每月需要交500日元。這些媽媽不時聚會交流心得,不去會讓人覺得奇怪,參加則又多出一筆開銷。
為鼓勵生育,日本政府投入很多。一個小孩出生,就能得到政府補助金42萬日元。從出生到三歲,每月政府補助1.5萬日元,從三歲到小學畢業,家中第一、第二個小孩每月補助1萬日元,第三個小孩每月補助1.5萬日元。但根據厚生勞動省發布的統計數據,2017年日本出生嬰兒94.6萬人,比前年少3萬多人;出生率為1.43,連續兩年下降。
客觀講,出生率下降,因素很多,比如晚婚、晚育影響較大,使得日本女性第一次生育平均年齡達到30.7歲;女性工作機會增多,生育孩子和工作難以兼顧,她們選擇了工作。但年輕夫婦生育孩子躊躇主要在于經濟因素。
韓國:僅半數媽媽“自信可養兒”
“迄今為止,政府花費逾100萬億韓元(100韓元約合0.6元人民幣)用于提高生育率?!表n國廣播公司今年3月的一篇報道寫道:“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因為生育率從未出現反彈?!睆纳鲜兰o70年代起,韓國的生育率就開始下滑,如今依然位居“超低生育率國家”之列,某種程度上顯示韓國政府低估了民眾對生娃的焦慮。
韓國女性家族部曾對1000多名育有9周歲以下子女的媽媽和準媽媽進行調查,發現無論收入高低,她們都認為“撫養孩子是件幸福的事”,但回答“有自信可以撫養孩子”的媽媽僅占半數。
據統計,韓國家庭月均育兒花費為107.2萬韓元,占月均消費支出額345.8萬韓元的31%。從養育不同數量子女的家庭來看,1名子女的月育兒費用為86.5萬韓元,2名子女為131.7萬韓元,3名子女以上為153.7萬韓元。從全體受訪者的具體花費看,托兒所、幼兒園或雇保姆的“照料費用”最高,占20.9%,隨后是食品(14.9%)、上補習班(14.4%)、儲蓄及保險費(14.1%)。
有說法稱,韓國人在人生中最注重兩件事,一是結婚,二是孩子的周歲紀念日?!白ブ苎纭笔羌彝ヒ淮蠊P支出,第一個子女“抓周宴”的平均費用約為260萬韓元。在首爾一家名店舉辦“抓周宴”,33人以上套餐人均費用為7.26萬韓元,如果參加人員未滿20人,人均費用要達到19.8萬韓元。
從給每一胎嬰兒的補助,到增建兒童游樂中心、公共托兒所,從給予男性女性產假到提供托兒津貼,韓國政府這些年采取的措施不可謂不多。美國《大西洋月刊》旗下的“Citylab”網站8月3日稱,表面看,這些投入讓美國這樣的國家汗顏,但效果不彰。挑戰之一就是經濟問題,韓國政府的財政補助遠不足以覆蓋育兒費用。韓國兒童保育與教育研究所進行的調查顯示,韓國家庭平均每月得再拿19.8萬韓元用來養娃。
在工作與孩子之間找平衡也使韓國女性承受著巨大壓力。一旦有了孩子,她們的職業生涯就大受影響,而養孩子的壓力又迫使她們不得不找工作。2017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韓國是經合組織中唯一一個孩子去托兒所托管率比母親就業率高的國家。鑒于此,很多新媽媽不敢休產假也就不意外了。
近來,韓國社會刮起節約風。女性家族部今年1月發布“2016育兒文化認知調查”結果,96.2%的女性認為“韓國社會育兒文化有消費過度的趨勢”?!妒澜缛請蟆贩Q,家庭主婦們對縮減育兒費用表現出很強的關注。為減少“抓周宴”費用,“self抓周宴”在父母群體中有著高人氣。人們對育兒費用中占比高的用品的認知也在改變,85.2%的受訪者表示有意購買二手幼兒用品。
美國:公私立教育,完全不同的路
美國家庭平均有三個左右的孩子,養育孩子的主要花銷是分階段的,大致可分為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階段。幼兒期,無論是高收入還是低收入家庭,六七歲以下的孩子不用投入太多,孩子們不需要接受早教,只是雙薪父母會在托兒所之外花費一些保姆費。
托兒所費用一個月約為1700美元(1美元約合6.8元人民幣),如果父母在周末偶爾外出,請保姆看顧費用為每小時20美元左右。而幼兒期的奶粉、鮮奶、輔食、尿布、濕巾等都很便宜,各種超市里都能買到,政府會從法律上限定價格。政府還會從稅收上進行補貼。一些窮困家庭通過生育五六個孩子來獲得稅收補貼,尤其是單親媽媽,補貼費用足以讓她不上班也能過得很好。
小學初中階段,如果是公立學校,不需要學費。但有些家庭送孩子上私立學校,每年學費2萬到4萬美元不等,8年下來,費用很驚人。到高中階段,上公立與私立學?;ㄙM之差別大致同上。
以美國家庭一個16歲孩子為例,自小讀公立學校,16年下來,總花費接近8萬美元,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是能接受的。即便家里有三四個孩子,也不存在養育負擔問題,而且孩子越多政府補貼越多,這也是美國家庭一般都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孩子的原因。
對美國家庭來說,最昂貴的是大學費用,大學一般要讀到碩士畢業,也就是七年左右。常春藤名校學費每年五六萬美元,通常州立大學會對本州居民子女減免一半學費?!董h球時報》記者一位同事的兒子當年考取普林斯頓大學,學費一年為6.3萬美元,由于負擔不起,她與丈夫商議后讓兒子改讀州立大學。
美國家庭對孩子的培養主要取決于父母的收入,公立和私立兩條路已將下一代進行劃分。整體看,美國家庭養孩子不難,但養好孩子,給他們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卻不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刊文稱,在經濟衰退或復蘇階段進入職場且處于職業生涯早期階段的美國“千禧一代”有些特殊性,他們的年收入比前一個年代的同齡人少,他們甚至在生育孩子時仍在還大學貸款,所以養育孩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在美國,感慨“為人父母為何這么難”的聲音也不少,豐富的現代生活已使生孩子成為“選項”,而非必須。各種育兒經、健康指導和教育選項也讓家長面臨更多抉擇,讓他們感到困難。